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军用车辆维修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来源: 发表于:2014-6-12 13:31:00

陈宝雷1  杨国权1  李孟华2

(1总装汽车试验场,    2车船军代局驻一汽军代室)

1 引言

以往,军用车辆以机械结构为主,主要用作后勤运输,保障配套也紧紧围绕这一使命建设,基本上满足了使用、维修要求。根据“两成两力”建设要求,随着军用车辆作战使命、技术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对维修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武器装备车载化要求军用车辆作战区域前延,主要担负中远程机动作战,节奏明显加快、强度显著提高、耗费呈现增加趋势,迫切要求改变当前车辆保障的传统模式。另外,随着大量电控、信息等技术的应用,技术标准要求高,运行机理复杂,同时面对软、硬件技术难题,加大了车辆维修保障难度。当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给维修保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军用车辆维修保障存在的问题

根据部队调研,目前军用车辆维修保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保障体制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现有保障力。目前,车辆保障机构主要负责后勤车辆的保养、维修和封存等任务,而与其他专业相关联的车辆底盘,如电子对抗车、测绘车、火箭发射车和榴弹炮车等,归上装所属专业维修。因此,一方面,由于上装所属专业不熟悉车辆底盘的保障工作,造成这些车辆底盘保障困难;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发挥车辆保障机构的专业保障能力。

(二)保障资源配套建设不合理。一是库存的备件品种与数量不合理,尤其,停产后的备件保障更加困难。对于服役时间较长的车辆,由于承制方停止生产,不再继续供应备件,备件难以配型;二是保障配套滞后。专用维修工具、初始备件和技术资料等交付部队滞后,严重制约部队初始保障能力的形成;三是人员培训不及时,课时太少,维修保障水平难以提高。

(三)维修制度不科学。一是保养规定过于繁杂,不切合部队实情,难以操作,超出部队保养能力。二是封存部位、方法不明确,达不到车辆封存的效果。

(四)保障性分析、设计不到位。一是车辆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各车型之间零部件不能通用,甚至,同一个车型,基型车和改型车零部件也不能通用,加大了部队备件的供应、保障难度;二是保障设备通用化程度不高,专用维修工具过多、过杂,增加了部队的携行难度;三是电瓶苯重,搬装不方便,演习时,战斗准备时间过长。

3 军用车辆作战使命变化对维修保障的要求

随着军用车辆作战任务、作战样式发生巨大变化,由后勤运输向中远程机动作战转变,车辆维修保障目标也随之改变,向保证部队快速机动、促成节点打击有效实施等方面侧重,具体需求概括如下。

(一)机动作战,要求保障资源携行轻便,保障力量靠前伴随

现代战争,敌我双方态势感知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大幅提高,对于开设时间长、展开地域较大的定点保障极为不利。因此,需加强伴随保障任务,确保维修力量功能综合、规模精干、具备相应的机动、防护性能,可快速实施换件修理和抢救抢修任务。

(二)需求多样,要求保障力量可灵活编组

随着军用车辆使命任务的拓展,作战任务逐渐多样化,部队编组、使用灵活多变,部队保障需求也应随机和多样,以适应作战分队各种使用方式,提供有效的保障支援。

(三)作战进程快、保障任务复杂,要求保障精确高效

军用车辆作为机动平台,作战进程快,机动距离远,对抗强度高,保障需求产生随机,要求保障分队快速予以满足。因此,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保障指控效率,及时了解部队保障需求,按需精确运用保障力量,提高保障效率。

4 军用车辆技术结构变化对维修保障的要求

为提高综合作战性能,满足作战使命,新型军用车辆采用了大量的电控、信息、定位导航和软件等系统,与过去以机械结构为主的车辆相比,故障机理、故障规律不同。因此,维修保障要求发生变化。

(一)技术含量高,要求专业的保障力量

新型军用车辆技术含量高,系统高度集成,故障检测定位、修复调试需借助专业设备和人员手段,修理难度增大,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显著提高。因此,在提高部队保障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将承制方纳入保障力量体系的途径。

(二)故障规律不同,要求加强保障性研究

车辆故障规律是开展维修保障研究的基础。由于电控、信息、定位导航和软件等系统故障规律不同于机械产品,因此,必须加强保障性分析、耐久性试验等,明确新型车辆全寿命周期的故障规律,为准确预测备品备件、科学制定维修方案等定基础。

5 军用车辆维修保障发展对策

根据目前军用车辆维修保障存在的问题,结合军用车辆发展趋势,军用车辆维修保障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型号管理工作,提高车辆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

只有确保车辆高可靠易维修好保障(以下简称RMS),才能减轻部队的保障负担,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的保障问题。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车辆RMS数据收集系统,为RMS要求论证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对于重大车辆型号,应开展专门的RMS要求论证研究;三是把RMS要求论证、试验等人员纳入型号管理办公室,监督、控制承制方落实RMS工作项目要求,以使车辆好保障、易保障;四是应“严把关、会把关”。RMS试验结果受保养、维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提出RMS研制总要求时,需要提出相应的保养、维修方案,以防RMS试验结果失真。

(二)整合保障力量,建立健全车辆保障体制

建立健全车辆保障体制,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军内”保障体制。军队各级车辆保障机构,是实现保障打赢目标的主体和骨干力量。要把这支力量建设好,应重点通过优化组合,规范管理,实现“大保障”,把后勤车辆保障、与其他专业相关底盘保障纳入一个体系,提高保障效率,节省保障费用。

二是利用“军外”保障力量。长期以来,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由军方独立承担。随着车辆装备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降低保障费用的需要,引入民间保障力量是大势所趋,但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建立专门机构和法规,以约束、发展社会化保障,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社会化保障,以防队伍庞大,影响作战;要加强承包商战备训练,使承包商保障融入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演习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化保障资源,以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军队建制的维修保障水平;要在推进民间力量参与保障的同时,注重维修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军队建制维修核心能力建设。

(三)摸清故障规律,科学开展保障资源配套建设

车辆故障规律是制定车辆保养、维修方案,以及确定备品备件的依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做好以下工作,以尽可能准确预测故障规律:一方面,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利用承制方设计人员的经验,确定关重件故障概率等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研制试验,尤其通过开展耐久性试验,暴露一个大修期或全寿命周期的故障,运用概率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总结故障规律。

(四)利用新技术,实现车辆精确、高效保障

电控、信息、定位导航等高新技术使车辆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地为发展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故障诊断、远程支援和保障信息收集与传递等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是研制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以电磁介质将大量操作使用说明、维修过程指导、技术图纸资料、元器件更换以及备件储备等信息精炼组织,从而建立一个无纸张、人机和谐的交互式维修测试环境,基于便携式计算机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上显示一套详细的维修规程,告诉维修人员如何检查和更换某个部件。

二是发展先进的故障检测诊断技术。随着车辆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复杂化,故障检测诊断、性能测试是维修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把有关测试性、可靠性、维修性、自动测试和人工测试等技术结合起来,发展先进的故障诊断仪,以实现快速高效地检测和准确隔离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

三是发展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在战场情况下,车辆保障仅靠前方技术人员,完成抢修的重任十分困难。在战时,前方保障人员可通过卫星通信或无线通信系统与战术因特网相联,同后方技术专家紧密联系起来,经技术专家的技术支援,以完成“确诊”。

四是发展高效的信息收集、传输系统。高效的信息收集与传递能力是提高车辆保障效能的基础和手段,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侦察监视手段获得保障信息,并及时汇总和分发,确保车辆装备保障的决策和实施人员能够得到足够准确、近实时的信息。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指挥与维修保障系统、各级车辆保障系统、军内维修保障系统与地方支援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

关键字:车辆,维修保障,发展,对策
上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没有了